眼動追蹤與眼睛構造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人類在看物體時會有凝視與跳視的現象,是因為要將要關注的注視物影像投影至中央窩上,因為此處是視網膜上對光做敏銳的地方。中央窩上可以產生清晰的影像,但只有約1度視角的視野(大小約為成人手臂伸直拇指甲大小),因此需要藉由凝視現象,將物體投放在中央窩上。為了獲取更多影像的資訊,需要將有興趣的物體投放在中央窩上,而跳視就是在不同物體間凝視點轉移的現象。
鞏膜(Sclera)
俗稱眼白,可保護眼球內部,保持眼球形狀。
角膜(Cornea)
眼睛最前方之透明部分,初步集中進入眼球內的光,並可防止異物進入眼球。
虹膜(Iris)
透過虹膜的肌肉收縮與放鬆,可改變瞳孔的大小,調整進光量,適應環境亮度。
瞳孔(Pupil)
虹膜中心的圓孔,透過虹膜改變瞳孔的大小,可調整進光亮,適應環境亮度。
晶狀體(Lens)
眼球中主要的屈光結構,並且是唯一可調整屈光的結構。
盲點(Blind spot)
視神經進出處,沒有感光細胞,因此無法感應到光線。
視神經(Optic nerve)
將視網膜收集到的影像訊號傳遞至大腦。人類視神經的纖維數約為 770,000 到 1,700,000 ,也正是與每個視網膜連接的神經節細胞的軸突數。
中央窩(fovea)
位於視網膜中央位置,是對光線最敏銳的地方。凝視現象就是為了將物體影像投放到此位置上,以便獲得清楚的影像。
視網膜(Retina)
視網膜含有可以感受光的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。這些細胞將它們感受到的光轉化為神經訊號。